刘宇霞 |
刘宇霞,女,汉族,管理学硕士,副教授。现任内蒙古工业大学国际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内蒙古工业大学精品课程“危机管理”负责人。 研究领域:行政管理;公共危机管理 学术贡献与主持的科研项目:参与或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企业委托横向项目近十多项。 学术论文与出版物:《我国高校危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28日 |
|
任慧 |
任慧, 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理学学士,内蒙古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现任内蒙古工业大学国际商学院党总支书记。 主要讲授《公共经济学》、《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主持多项教改课题。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保障、公共政策和创业教育,具有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资格。研究论文曾在《管理学报》、《科学管理与研究》、《金融与经济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28日 |
|
包红梅 |
一、个人基本情况 包红梅,女,1971年3月生,辽宁海城人,副教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1999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二、主持的主要课题 1.提高内蒙古党内法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研究,2013年度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 2.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专项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28日 |
|
化工学院 |
化工学院是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具有相同历史的院系之一,现设有包括化学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食品与生物工程、应用化学、制药工程和安全工程7个系。共有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前身是1958年设立的“无机物工学”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前身是1972年设立“化工机械”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前身是1986年设立“硅酸盐工程”专业)、生物工程(2001年设立)、制药工程(2002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29日 |
|
支继武 |
1953年于北京师大附中(一部)初中毕业,1956年北京三十七中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天津大学化工系无机合成专业学习五年,1961年毕业分配到内蒙古工学院化工系任教,先后任化工系副主任、系主任、《内蒙古化工》编委等职务,1991年受工学院党委派遣,入内蒙古党校高等院校党员教授研讨班学习三个月结业,1992年参与学院组团赴俄罗斯高校参观学习,同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退休。 来校一年后,就开始承担专业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10日 |
|
张绍镛 |
1959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留校在工程化学系任教。1963年支边到内蒙古工学院机一系任教,讲授机制工艺、夹具设计、模具设计等课程。参与“三轴滑移公用齿轮机构”科研项目,获197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1年被授予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个人会员(全国仅有10人)。1983年筹建企业管理教研室,后改制为管理工程系,任副主任,从事现代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科学管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讲授现代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10日 |
|
叶介英 |
196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同年分配到上海交通大学数学教研室任教。其间,曾在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计算数学专业进修一年。1971年调入呼和浩特市第二轻工业局工作。1972年调入内蒙古工学院(现名内蒙古工业大学)任教。 长期从事本专科、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教学研究、教材编写和教学管理工作。主要讲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分析和矩阵理论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10日 |
|
杨 雷 |
195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工作。1958年自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支边到内蒙古建筑学院任教,1961年并入内蒙古工学院任教至今。1983年评为副教授,1990年晋升为教授。曾任应用数学教研室主任、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中国运筹学会理事、内蒙古运筹学会理事长。已退休。 长期在教学第一线讲授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概率统计、优化设计、运筹学多门课程,曾获教学优秀一等奖。面向经济建设,到厂矿企业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10日 |
|
乌尔希叶夫 |
196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在中学任教17年,1982年调入内蒙古农业大学社会科学部任教,1995年调入内蒙古工业大学社科教研室任教,一直担任教研室主任工作。1982年至2000年期间,从事民族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取得较好成果,获得20余次表彰和奖励,院校奖励一等奖5次,优秀成果奖11次,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8次。 在高校教学中,曾承担民族理论、中国革命史、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等课程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10日 |
|
王惠东 |
1958年东北大学电力系毕业。曾在安装公司、冶金设计研究院、呼和浩特钢铁厂等单位工作。1984年调入内蒙古工学院电气工程系,受命创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一人完成了从筹备、编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编选实验指导书到调教师、筹建实验室的工作。1989年国家教委选派去苏联留学,先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获俄语中级水平证书,1990年赴莫斯科动力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参加教研室教学活动,博士生毕业答辩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10日 |
|
塔 拉 |
1947至1953年在北京蒙藏学校(后更名为中央民族学院附中)读中学。1953至1958年在清华大学水利系读大学。1958年7月至10月在校做设计工作。1958年10月分配到内蒙古工学院力学教研室任教。教过 “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振动原理”和“非线性振动”等课程。曾编写过《工程中的振动问题习题解》和《非线性振动》(研究生用教材)等。1973年10月至1981年6月担任过力学教研室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10日 |
|
肖柯则 |
1947年10月就读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获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汽车专业学士证书。1952年9月任清华大学铸工教研室科学秘书,参加教学改革学习团赴哈工大进修。1953年~1955年任清华大学铸造专业助教,讲授铸造车间设计原理课程。1956年任清华大学讲师,《铸工》杂志首届常务编委。1958年参加前一机部组织的壳型铸造研究组,成为这种铸造方法的创始人之一,并获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10日 |
|
刘启旺 |
1967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化学系,1982年3月~1983年1月在北京大学化学系结构化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83年10月~1995年1月每年三个月赴中科院福点物质结构研究所进修研究生课程,测定晶体结构,参加原子簇化学的研究工作。已退休。 在高等学校从研执教50年。调入电力学院前,主要从事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的教学、研究工作;1995年调入电力学院后,主要从事工程化学、电力环境工程方面的教学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10日 |
|
陆庆玮 |
1958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至内蒙古工学院任教至今,1995年评聘为教授。1960年在中科院原子能半导体学习班学习3个月,1985年到北京工业学院进修“高等无机化学”半年。曾任无机普化教研室主任。已退休。 先后主讲“普通化学”、“无机化学”、“稀土化学”等课程。担任“磺化废硫酸净化”、“含铬废水研制铬鞣剂”、“低品位氧化铜矿研制工业硫酸铜”等科研项目负责人,参加“簇合物合成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10日 |
|
刘声普 |
1958年8月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毕业,直接分配到我校任教,教授,2000年9月退休。曾在化工学院无机与普通化学、化工机械、基础化学等教研室与天然碱研究室第一线工作。退休后至今,受聘于内蒙古宇航人高技术产业公司,从事专利事务。近期参与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高性价比阳台悬挂式太阳能热水器试制”研究,任项目负责人。 教学工作方面,讲授过“普通/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容器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10日 |
|
刘晨晞 |
1960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化工机械专业,同年9月到内蒙古工学院任教。1979年1月评为讲师,1987年6月评为副教授。1988年3月至1990年5月,作为访问学者由国家教委派往加拿大萨斯喀切温大学从事科研工作,主攻列管换热器的机械设计与强度研究。1994年晋升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学术带头人。曾任中国钢协容器管道协会换热器专业委员会委员。2002年7月退休。 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在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10日 |
|
姜炳信 |
1951年5月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黑龙江大学的前身)俄语专业,1947年1月参加工作,毕业后一直在冶金部跟苏联专家做翻译工作。1956年定为八级翻译。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后于当年从北京支边来内蒙古工学院任教,“文革”前讲授俄语,“文革”后改教英语。在俄语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辅导高年级的专业阅读上。1963年评为讲师,1981年晋升为副教授,1989年晋升为教授。自工学院1978年成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09日 |
|
李德立 |
1965年内蒙古工学院毕业留校任教,曾在机械二系、电气工程系、机械系工作,任测试教研室主任、电气工程系副主任,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1995年晋升为教授。已退休。 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讲授过“冲压工艺学”、“电学量计量”、“热工量计量”、“电磁测量”、“电子测量”、“测试技术”等课程。曾获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 1984年参加研制“电磁炉微机控制系统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09日 |
|
李万福 |
1960年7月考入内蒙古工学院材料系锻压专业学习,1965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教授,2003年退休。先后讲授铸造工艺学、特种铸造工艺、塑壳模具设计、胎膜锻、塑性加工学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科研工作方面,1988年研制成功取籽机,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89年与李振声等人研制成功饲草料加工机械测试装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农村用小型液压机关、饲草料压饼机、轴承钢液压模锻通过自治区鉴定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09日 |
|
姜芝藩 |
195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同年分配来校工作。曾任机械一系书记,动力、牧机系主任,牧机研究所所长,国家高等工业学校农业机械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教授,动力系内燃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讲授过中专的机构学、机械零件、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本科的机械原理、发动机原理、畜牧机械原理与设计、牧机机构学、燃烧学基础,研究生的燃烧理论、太阳能热利用原理等课程 |
发表时间:2016年05月0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