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系,获得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专业学士学位,1998年获该校金属塑性加工专业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0年9月~2004年3月,在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张济山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获得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后返校工作至今。2004年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同年晋升为副教授,2008年晋升为教授。兼任内蒙古热处理学会副秘书长。
2005~2010年,负责完成“金属材料工程”校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007年负责完成“全国金属热处理工技师、高级技师题库开发项目”。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功能材料、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概论、材料固态相变等课程。每年完成8~12名本专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累计指导硕士研究生12名,其中7名已毕业。
目前已经形成以下几个研究方向:①原位铝基复合材料的凝固理论与制备工艺;②原位铝基复合材料的半固态成形;③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工艺;④原位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⑤原位铝基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
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要从事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半固态成形技术的研究工作。通过铝基复合材料的半固态成形机理的项目研究,研发一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原位反应方法在基体合金熔体内部直接反应生成增强相,然后在基体合金的液相线温度附近保温一定时间后进行浇注,获得具有均匀细小的等轴晶或蔷薇状组织特征的复合材料。它的优点有:①对设备无需作任何改进,因而材料制备成本低;②由于颗粒在基体合金熔体中直接反应生成,所以颗粒表面无污染,与基体合金形成的界面干净、结合良好,而且在基体中分布均匀;③浇注温度的可调性高、可控性好;④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的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该技术不仅适合于多种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更适合于半固态坯料的制备。采用该技术已经成功制备出TiC/7075、Al2O3/Al-Cu等复合材料,经测量,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小于50mm,这一结果已经与快速凝固组织相媲美。
2003年以来,在《金属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复合材料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热处理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2篇被SCI收录,22篇被EI收录。
2010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先后被评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年度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青年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